世界速看:如何分析数学教学案例

2023-01-24 10:31:42 来源:教育联播网

如何分析数学教学案例?在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中,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是任何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代替的。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资料图片)

教学设计方法

1. 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地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 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 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设置教学目标

1.本堂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并认知长度单位,分块学习分米和毫米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原有学习基础上提高分米和毫米的长度预判能力。

2.借助实际测量,保证学生能利用有效的长度单位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描述,教师要建立思维导图,确保学生能有效的理解1m等于10dm、1dm等于10cm以及1cm等于10mm,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效使用。

3.教师要建构有效的小组学习机制和交流互动,集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要提升学生勤于动手和善于分析的能力,真正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魅力,更好的学习数学。

教学案例方法

一、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吃透教材,把握好学情,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和教学情景,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制定好教学方案。实施“预设”方案的过程中信息的反馈要及时顺畅,把握好学生在想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当“预设”与“生成”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调整方案,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调整的方案有:①指导学生选择、修改适合的探究方向;②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实验法、观察法、谈话法、研讨法等;③发挥“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之精神,分工协作,并明确分工要求;④强调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想结合;⑤提供必要的方法、资料和工具支持。

二、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真正走到学生心坎里,平等的和学生对话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中学习,及时的表扬他们的每一次成功和点滴进步,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成功感,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并积极的思考。对于数学上学习有特长的学生能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拓展更广的思维空间!

三、处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关系。

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把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在自主探究前学会制定好缜密的计划方案、明确的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自主探究中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展学会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整;在自主探究后能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对于难度大的,仅凭单一的自我探究难以解决问题,我要组织同桌、小组和全体相互配合,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功的喜悦、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