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今头条!如何利用故事进行数学教学

2023-01-22 10:31:51 来源:教育之家

如何利用故事进行数学教学?数学故事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加之其具体实施措施多样,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资料图)

教学的故事化策略一

根据需要创编数学小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是找不到合适的故事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数学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创编一些小故事。在编故事的时候要求教师在不失去文学性的前提下,做到文理兼容,恰到好处地为数学目标服务。如数学教学活动《年妈妈的一家》就很好地将年、月、日的知识结合在故事里。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知道了年妈妈有365个日娃娃,365个日娃娃住在12座房子里,12座房子有大有小,大房子住31个日娃娃,小房子住30个日娃娃,最小的房子一般住28个日娃娃。教师将这些幼儿难以表述和理解的知识渗透在生动的故事中,帮助幼儿理解了年月日的关系,并且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会了寻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激发了幼儿对日历的兴趣。

引导幼儿在故事情境中学习。

故事情境能引起幼儿的想象和联想,在情境中幼儿能十分投入地在游戏化的状态中进行学习。故事《熊宝宝的蛋糕》充满了生活气息,以大黑、小黑做蛋糕、分蛋糕为线索开展活动,故事中“分得均匀”的要求也符合幼儿内心的初始愿望,使幼儿在扮演角色的同时能积极地从内心意愿进行二等分的操作练习,虽然故事很简单,但是由于不是以枯燥的数学目标为前提,所以幼儿就能饶有兴趣地在做做玩玩中学习数学了。

为了使幼儿能快乐地学习数学,教师也可以创设连续的故事情节开展数学活动,让幼儿沉浸在童话般的意境中进行活动,而且能体现数学活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如果教师能敏锐地在故事中找到符合幼儿学习的切入点,就能创造性的利用故事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鼓励幼儿自编故事。

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孩子们已经能创编一些合理的故事,因此鼓励幼儿自编一些和数学有关的故事是可行的。如看一幅图自编故事就能有针对性地为幼儿编应用题提供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妨设置一些含有数学内容的图画,让幼儿根据图示来编故事。

如图上有8只桔子,其中有3只画的是桔子皮。要求幼儿根据这幅图合理地开展想象并讲述,这样的过程能帮助幼儿辨别事物之间的关系,对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十分有利。编应用题时要求语言简练明确,有陈述和提问,不能像故事那样围绕过多的角色展开情节。从而使幼儿在自编故事的过程中学会提炼和概括语言,达到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两得。

教学的故事化策略二

选用童话故事,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增强

就传统教学而言,教师在实施新课导入时往往习惯性地选用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尽管此种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但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出现厌恶学习的局面。而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创新性地选用童话故事则更贴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当地提供一些指导与帮助,便可以轻松地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口算乘法”一节时,教师可选择给学生讲解光头强砍树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内容为:“光头强趁着熊大、熊二不注意,接连在森林里砍了3天树,每天砍10棵,请问光头强一共砍了多少棵树?”当前,《熊出没》已经成了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动画片,他们对光头强这一形象并不陌生。当教师将光头强砍树的故事引入到自身教学中时,学生的注意力便会瞬间汇聚,同时他们还会表现出对将要学的新知识的兴趣。当然,在挑选童话故事时,教师应以所授学生年龄为依据,尽可能地挑选那些与学生年龄相符的故事,以切实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增强。

巧借生活化故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知识教授时,可结合学生的生活,植入一些现实问题,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乘法”一节时,教师可通过创新性地引入如下生活化故事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理解:“植树节快到了,爸爸答应小红和她一起种树,以庆祝植树节,同时爸爸还交给小红一项任务,让小红去市场自行购置小树苗。小红从商店里得知小树苗5.5元一棵,如果小花要买10棵小树苗,那么她一共需付给店家多少钱?”因为这一故事与学生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当教师讲述完这一故事后,学生必然会表现出特别强的求知欲,在这一欲望的驱动下,他们肯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之中,从而使数学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教学的故事化策略三

让小故事讲出“新鲜”,创设情景

新授课之前,教师讲述一些独具魅力的“新鲜”小故事,出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范围之外,让故事的“新鲜”吸引学生,诱发学习动机,活跃学习气氛。如,在教授“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节时,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公元三世纪的古希腊数学家刁番都的故事。刁番都的墓志铭是由希腊学者麦罗尔用方程的形式写出来:“过路人,这里埋着刁番都的遗骨。下面的数目可以告诉你,他一生究竟活了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童年时代。又活了十二分之一,颊上长细细的胡须。刁番都结婚了,可是还不曾有孩子,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5年,他有了一个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孩子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从他儿子死后,刁番都在极度的悲痛中只活了4年就死了”。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刁番都他一生究竟活了几岁呢?墓志铭一般都是介绍墓主生平,歌颂墓主丰功伟绩的,像这种用数学分数来划分人生几个阶段,以及墓主的功绩的写法,着实少见,新鲜奇特,隐藏玄机,引人注意;加之,一句“到底他活了几岁了呢”问话,就强烈地刺激同学们兴趣高昂都急得想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个问题,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角色。

让小故事讲出人物“超群”,创设情景

学生对英雄有种崇拜趋向,对有些技艺超群的民间“奇人”的绝技感到惊奇羡慕。教学时,抓住这一心里特征,讲述一些奇人奇事,让学生产生一种探究、运用这种方法的愿望,达到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效果。如,在教“相似三角形”一章时,讲述了一下故事来创设情境:在19世纪阳光明媚的一天,一位德国数学家旅行到了埃及金字塔脚下,开始参观欣赏附近的十几座金字塔,从与村民的谈话中他得知,村里教堂的神父出了这样一则悬赏告示:能测算出法老胡夫金字塔(最大的一座)的塔高的人将得到神父的重赏,当地人没能算出。

这位数学家略一思索,马上胸有成竹地表示能迅速得到答案。他叫人找来一根竹竿,一根皮尺,把竹竿竖直插在地面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竹竿拖出一条长长的影子,他用皮尺量出了竿长和影长,然后又量出金字塔的影长,不一会,他说准确地报出了金字塔的高度,终于得到了神父的重赏。(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学生们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之中。)接着,教师提问:“你知道这位数学家为何量出了竿长和影长就测算出金字塔的高度?”就在学生们想弄明白又茫然无措的情况下向他们指出:“我们通过本章的学习,就会彻底明白上述问题了。”显然,一颗颗探究的心灵已在萌动。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