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讯:读后感1600字 我要,拥抱这山河

2023-04-23 08:21:12 来源:教育快播网
抄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读后感1600字 我要,拥抱这山河来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读后感1600字

怀着好奇的心情,我翻开了《不抱怨的世界》一书。该书是由美国著名的基督牧师WillBowen编写,发行两年多以来,在全球80多个国家畅销,共600多万人参与到“不抱怨”活动中。

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评价都是不经常抱怨,能够理性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但当我读完本书的第一章,却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是处在一种“无意识的无能”状态,这和周围绝大多数还未意识到的人一样,我们只是以为自己很乐观,以为自己不抱怨。实际上,每天我们都在不自觉的抱怨别人,抱怨自己,抱怨世界。书中对于抱怨的定义是:“所谓抱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那么仔细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抱怨真的是无处不在,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而对自己产生的怨气,膝盖磕到桌子产生的淤青疼痛让我一周都在心里碎碎念,对男朋友不听自己的劝告而产生的满腹牢骚,周围的同事、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对于政治、世界局势、天气、交通拥挤的哀声叹气、抱怨连连。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使用了太多含有负面能量的字眼、耳朵在无意识的状态中接受了太多抱怨的话语,真的让我震惊,我本来还以为自己是乐观的人呢!

书中说的:“当你不太舒坦地察觉(意识)到,自己有多常抱怨时,你进入到第二阶段’有意识的无能’”。当我们在抱怨时,可能会尝到获得注意力或同情心的甜头,也可以会回避去做让自己紧张的事情;然而,抱怨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这些微不足道的优势。常年抱怨的人,他们会觉得自己总是不幸的,生活很累,没有希望,最后可能被周围的人孤立,因为没有人会希望自己始终作着倾听抱怨的角色。杜绝抱怨,才能与周围人建立起健康的沟通。要做到健康的沟通,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问题,而且不能解决问题。另外,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与别人沟通时,要注意尽量陈述事实,而不是抱怨,这有一个简单的规则:假如你和A在陈述一件事情,事情的主要人物是你和B,如果不在场的B突然现身了,你也可以一字不漏地重复自己和A说的话,那么你就是在陈述事实。因此,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抱怨,尽量将抱怨改为陈述事实,这是改变自己,建立起健康沟通的第一步。


【资料图】

书中提到的第三个阶段是“有意识的有能”。当“有意识的无能”阶段成为一种习惯,你自然就会过渡到第三阶段“有意识的有能”。这个阶段是一个超级敏感的阶段,人们会察觉到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变得十分谨慎,正面的话语会多了,因为会在话还没说出口之前,先穿越过滤器,过滤掉那些负面的话语。当然,在这一阶段,往往取代抱怨的是沉默。但这并不妨碍你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如果无话可说,那就保持沉默,因为沉默能够让人反省反思、慎选措辞,让你说出的话更加具有建设性,而非破坏性。英文中”spirit”(精神、灵性)一词,是来自于拉丁文”spiritus”一词,意思是“气息”,在“有意识的有能”阶段,人充其量只能简单地做个深呼吸,而不是失控地将抱怨说出口。抱怨是一种习惯,而暂停一下吸口气,就能给自己一个机会,在说话时更加小心的遣词。所以,尽量“深呼吸”,而不要“穷抱怨”。

当达到第四个阶段“无意识的有能”,你就成功了。因为,当持续一段时间有意识的“有能”(不抱怨)状态,你会发现自己更加快乐了,不再注意伤害而喊“痛”,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你想要的东西上,周围的人似乎也是这样,此时,你已经上升到“无意识的有能”状态,是一个快乐,并能感染周围的人变得快乐。

当然,人不可能一直停留在第四个阶段,即人不可能永远不抱怨。但是经过这样四个阶段的训练,你会发现,“抱怨”只是有时候的事,并不是很常见。抱怨不会每天都发生。如果我们对自己坦诚,就会发现生命中足以让我们有理由抱怨(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的事情,其实寥寥可数。最后,以文章中的一段话自勉:

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

停止抱怨,在好事发生时表达感激;

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也让所有人的未来更美好。

我要,拥抱这山河-读《人间失格》有感1600字

“我质问神灵:难道不反抗也是罪过吗?”

“我质问神灵:难道不反抗也是罪过吗?”

“我质问神灵: 难道不反抗也是罪过吗?”

太宰治的质问直击灵魂。一口气将他的《人间失格》读完。我突然想到:这人间的痛苦,是否都随太宰治投水自尽的那一刻消失殆尽了呢?于是抬头望天,那孤独的山河依旧孤独,那缓缓坠落的夕阳也并未因此加快脚步,一切依旧。一切依旧。就像个完美的跳水运动员,在十米的跳板上优美地奔向水底,只溅起些许的水花,过后便平静下来,一切依旧。一切依旧。

不反抗是罪过吗?

埃里希·弗洛姆说:“所谓精神病症患者,可以被视为在争夺自我的战斗中不准备彻底投降的人。”主人公叶藏最后便被认作是一个精神病症患者,亦或说是太宰治本人。叶藏掰着手指头过日子,太宰治也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叶藏的“丑角精神”是他在人世间最好的伪装。“这世上真的有不说谎的人吗?如果有的话,那个人肯定是个永远的失败者。”

太宰治在《东京八景》中有段话很形象地表明了叶藏或其本人无赖者的七宗罪:“我是无知骄傲的无赖汉,也是*下等狡猾的好色男,伪装天才的欺诈师,过着奢华的生活,一缺钱就扬言自杀,惊吓乡下的亲人。像猫狗一样虐待贤淑的妻子,最后将她赶出。”这是主人公叶藏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当这个社会再没有值得留恋的时候,他便走向了一种更极端的妥协方式——自杀。一口气将这个故事读完,我深深地倒吸了一口气,仿佛听见叶藏在内心深处的*:我无能为力,我不再反抗,我错了吗?

豆瓣上有段很精彩的评论:“我装作老成,人人就传言我老成。我假装是个懒汉,人人就谣传我是懒惰虫。我假装不会写小说,人们就谣传我不会写。我伪装成骗子,人们就说我是个骗子。我充阔,人人以为我是个阔佬。我故作冷淡,人人说我是个无情的家伙。然而,当我真的痛苦万分,不由得*时,人人却认为我在无病*。”与太宰治不同,加缪在《局外人》中塑造了一个积极反抗的人物形象,面对生活的抛弃,主人公默索尔表现出——你反抗啊!别逃避!你反抗啊!却不料结局却是“我只期盼行刑的那一天能聚集许多观众,用充满厌恶和憎恨的喊叫声送我最后一程。”太悲哀!如果妥协和反抗都无法撼动这个丑恶的社会,那么面对生活的方式又何来错误一说?

假如不反抗是罪过,那么那些对于生命与生活都有着更高的领悟力的人,仿佛就能感知到周遭的五光十色。这样的纤细敏感,虽能体验更多层次的美好,但这种能力的背面是,他们必将承受着敏感带来的十倍百倍的痛苦,且无人诉说。而在那些立于洪流之上观百川沧海的人眼里,在那些看见过太多的丑恶而心觉麻木的人心中,每一条小溪流的喧闹是不是显得愚蠢而徒劳。那些更加敏感聪明、善于体察人心的人,是不是在演戏的时候,感到的不仅是戏弄的快乐,也有一种悲凉和自怜?社会总要求我们做出选择,坚持所谓“正确”的方向,叶藏及太宰治选择的方式或许太过极端,但在生活重压下稍微喘一口气,从来都不是罪恶的定义,这个社会的一切,也从来不是正确、正义的代名词——

我仿佛听见鲁迅先生借狂人之口发自内心的呐喊:从来如此,便对么?

从来如此,便对么?

从来如此,便对么?

叶藏的一生:毒品、酗酒、*、失真、友情、爱情……一切都尝试过却仍不快乐。勇敢又辛酸、自由又堕落。以至于“胆小鬼连幸福都会惧怕!棉花都能让他们受伤!我说不定会被幸福所伤。” 从来如此的并不一定是对的,就像这个社会所给予我们的权力和义务;但也总不至于走向另一个极端,使得一时的幸福都能伤害自己,总会有第三条道路通向光明。我是否能不直接去对抗官场,也不为那五斗米而折腰,去悠然走向那南山?我是否能像柴静那般心怀大义却难以抵抗社会的压力时,用所见所行的每一步记录下《看见》?;我是否能在无力对抗的时候选择第三条路,去探寻另一个世界的光明,或者去努力锻炼自己等到足以有能力的时候再来反抗?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个社会并不总是对的,我们也并非一定要服从社会的安排。我们常说人生如戏,是说它的荒诞无知、此起彼伏;说人生如梦,是指人生的不确定性,是指它的奇妙、美好。但人生真的始终如此吗?叶藏的一生大抵这般荒谬。这是悲剧,也是最好的结局了。

从自我本体中分离出来的“人格面具”,其存在的目的不是消弭自我求得通化,而恰是隐藏那个与众人“相异”的自我。如果个性都被社会所同化,那么何来当代社会的创新发展?如果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只会迎合社会的需求而消弭自我,那么未来之辉煌将去往何处?

是啊,每个人对于社会都会有多多少少的无奈。有人选择极力反抗,有人选择妥协放弃,却只有少数人会选择他们的第三条路。《世说新语》大道至简,“我与我周旋久矣,宁作我。”坚定本心,另寻他路,亦是光明。

标签: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