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最新:北京的海

2022-12-20 09:17:59 来源:教育快播网

北京深居内陆,当然没有海。

但是北京却有“海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关于海眼,一种说法是大海的眼睛。说大地上有一眼井,深不可测,直通海底,这便是大海伸到陆地上的眼睛;另一种说法则是“海眼”即“归墟”。《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在“渤海之东”的茫茫大海上有一个无底之谷——“归墟”。神话传说,世界上、宇宙间各条河流,甚至连天河中的水,最后都汇集到原始而神秘的归墟里,却不溢。

北京的海眼就位于北新桥附近,是一口井。据说,当年临近的异邦侵略者入北京城的时候,听闻此井之神奇,就下令封井,发现井中有一铁链,于是往外硬拽,却久拽不出,而且从井底传来了一种奇怪的声音。这种声音对岛民来说不陌生,于是惊恐万分之下,重新又把铁链放回了井里,因为那海啸之声。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这个传说让北京城更加魔幻和神奇。

北京也算有海的。

在西城区东部,有六个相互连通的湖泊组成的内城庞大水系,俗称六海,分别是北海、中海、南海,西海、后海、前海,其中,后三海在北京旅游界又统称为什刹海。这六海原来是古永定河故道的洼地,后因积水而形成湖泊,在金元时期被称为白莲潭;明代早期,因北京城池的改造,城内部分河道被圈入皇城之内,漕运船只不再进城,加上水源减少,积水水面缩减,湖泊的名称也发生了改变,西海被称为积水潭,今日的后海和前海当时被统称什刹海。太液池南部则增辟了南海。到明代后期,太液池按地域分称北海、中海、南海。再到清代,前三海和后三海的说法基本形成。

现在我们习惯上把中海和南海统称为中南海,是国家行政中枢驻地;北海在1925年就被开放为公园 ,东邻景山——就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自缢的煤山,南濒中南海,北连什刹海,中国古代北方皇家园林风格,以北海为中心,占地6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和北岸的景区组成。琼华岛上树木葱茏,亭台楼阁静幽,幽然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

近些年,时常会在一些电影晚会中重温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不禁想起童年往事:幼时在鲁西北的农村数次看露天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画面中的小朋友们一边在湖面上快乐地划船嬉戏一边仰首欢唱,每每看到这里,心底都会涌起向往的涟漪,幻想着也能去画面中的地方划一次船。1980年,跟随父母来京诊病,闲暇之余,北京的亲戚就带我们到了北海,见到白塔的第一眼,我才恍然:眼前就是向往之地,脑海里立刻回旋起那首经典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啦……

坐在小船上,泛舟湖面,举目望白塔,幸福得不知所以。回到老家添油加醋地向小伙伴们讲述北京之行,讲到北海的时候:“好大好大,比咱们村子都要大啊……”

小伙伴们无一不羡慕无一不神往,再玩抓特务的游戏,就让我当民兵连长,荣耀一时。

其实,何止是我?即便至今,任何一个外地人到北京游览,不去北海走走看看,就不算到过北京。

如果说,北海是一个市民的乐园。那么什刹海已然是北京艺术的浓缩。

2003年,我开始客居北京。不久后的一天晚上,北京的朋友相约一起宴请几位来自成都的友人。饭后时间尚早,成都友人表示特别想去转转后海酒吧街:“是北京文化的名片,在我们那里大家也都知道。”

一行人于是乘兴而往。在南口的荷花池下车,随着涌动的人流迤逦前行,远远地看见北岸夜色迷离灯火阑珊,还有低吟轻唱穿波涉水而来。

由南往北,林立的酒吧面水而居,虽装修风格各异,但皆文化范儿十足,或现代简约时尚浮华,或原始质朴返璞归真,或大漠沧桑粗犷豪放,或江南婉约典雅精致,气质都非凡,本性皆奢靡,却都刻意的隐忍与低调,绝不同于工体或三里屯那边的夜店,没有毫不顾忌的喧嚣和浮躁,没有遍地肆意滚动的荷尔蒙。每个店内都有歌手在驻唱,唱的不是声嘶力竭的摇滚,也不是节奏快捷的欧美劲歌,而是那种民谣小调,轻吟浅唱,却触动心弦,如早春的微风拂面,又如清秋的云淡风轻。店内有的是一人凭窗独坐,一杯在手,似举杯邀月,在与夜色共饮;有的是两人对坐,举杯成三人;更多的是三五围坐,人手一瓶啤酒,谈兴正浓,把酒言欢。

走进北岸一家如今已然忘记了名字的小店,择窗而坐,抬眼可见粼粼水面上泛着点点荧光,水光山色似乎也已微醺。帅气的服务生随即靠拢来,俯首问需要些什么?同行中一友应该是常客,顺口说出了几样酒水,服务生颔首而去,转眼就把所需送了过来。其时,有一面目清秀的男歌手正在店内浅浅吟唱,唱得十分投入,凝眉蹙额,前倾后仰,细听,歌曲并不熟悉。

“来这里驻唱的歌手一般都是创作型歌手,唱的都是自己创作的歌曲。”又有人接话说:“全中国的创作歌手都想来这里放歌。”

如此说来,这些年轻人来唱歌并不是一味求得生存,或许也是为了张扬梦想而来。入夜张扬美好的梦想,黎明面对残酷的现实。大多数的驻唱歌手都默默无闻,青春年少,这里留下的是他们落寞的背影;就像我们这些消费者,来酒吧街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找寻岁月的痕迹。歌手们或聒噪或深情的歌声背后,有他们或世俗或浪漫的故事;我们邀朋引伴到此觥筹交错,有的是异乡人于异地的加油鼓劲,也有历经人世沧桑后的百转千回。

犹记得那晚歌手最后唱的是《北京北京》:“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和电气之音,我似乎听到了它烛骨般的心跳……在这儿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儿失去……北京北京……”

歌声拨动了每位听者内心隐藏的柔软,都不想离开,乃至月隐。

那过后不久,我给北京电影制片厂老演员黄小雷做专题片,因为他少时进过什刹海体校,为了更好地展现成长轨迹,他答应带我们去转转什刹海体校。我们在烟袋斜街东进口碰面,由他引领着往里走。烟袋斜街不长,古朴原生态,古香古色的店铺林立,所售卖的也全都是北京特色,满目琳琅。黄小雷说,以前街上主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居多,并不像现在这么多品种,要不为什么叫烟袋斜街呢?说话之间,就到了街西头,过银锭桥,忽然感觉似曾来过,再一辨识,居然前面不远处就是那晚玩嗨的酒吧——酒吧街闻名遐迩,烟袋斜街也声名远播,真没想到两者居然这么贴近地融合。

黄小雷打趣说,看来对北京还是不熟悉。我回应说,何止是北京,就连这后海我都还没摸清楚。黄小雷介绍说,这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所以被称作“十刹海”,后来几经演化成了“什刹海”:“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的场所,是燕京胜景之一。这个景区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像恭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纪念馆、梅兰芳旧居……”

当时,黄小雷的描述让我对什刹海仅仅是大概的了解。等到后来协同央视纪录频道一位朋友拍摄南锣鼓巷的一个纪录片,在什刹海周边走街串巷一周时间,才了解到什刹海是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是北京城内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什刹海地区面积也是最大的,仅耳熟能详的名人故居就达五十处之多;因为景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

《帝京景物略》中这样描述什刹海的神韵:“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在这里可以“游王府、逛老街、访古刹、观故居、登城楼、转胡同、尝家宴、泛轻舟、泡酒吧、住四合院”,古典与现代不期而遇,匠心与自然相得益彰;传统与时尚珠联璧合,市井与国际无缝拼贴。

哦,对了,北京城里的这些“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就是水面、湖之意。这源于元代。

由此说来,北京的确没有海。

但是,我们都愿意说北京有海。

百川方汇海,汇人汇智汇景汇德……不就是海吗!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